倾听心灵
文/山菊满坡
我的婆婆家庭成份地主,高小毕业,游历过好几个国内著名的大城市。婆婆自小受过教育,身心感悟往往能通过言语传情达意,属于那种锦心秀口之类型的女人。
我属于那种惯于倾听的女人,尤喜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感觉很孤独寂寞,那是一种无知识无见识无胆识无学识的孤陋寡闻的寂寞,很无助很无奈,老感觉眼前、脑中总有一片雾遮挡着视线的穿透,让我看不见前进的方向。迷茫中我习惯了倾听来自不同心灵的声音。
我的惯于倾听,加上我的不事张扬,尤得婆婆的宠爱,心与心的沟通,使我很快成为倾听婆婆倾诉的知音。
有一天我对婆婆说:“妈,你对我太好,感觉比我亲妈待我还好。”,我婆婆说:“华,你也比我亲生的闺女好。”望着婆婆笑成一朵菊的脸,我上前搂住了婆婆的脖子叫她抱抱我,这种忘情的亲昵举动在我与母亲之间竟然从未有过。
十年前,我和婆婆由于她儿子的引荐,我们就象久别的老友,一见面就双双被对方的温情点燃相知的心灵火炬。
婆婆知书达理,穿着得体,举止谦逊,谈吐也不俗,在我眼中,她素质高雅,往人前一站,那气质不象一个整天刷锅抹碗的农村老太婆,很象一个退了休的城市老妇,如果你别注意她的那双粗糙如松树皮般的老手。每次回家,你会发现她睡觉的炕头上总是放着我们带回家的报纸或杂志,上面放着她的老花镜,她说睡不着的时候就翻翻书,这让我很敬仰,在农村,68岁的老太太看书的已不是多见的,我一下子想起了毕淑敏的文字“好书对于女人来说,是家乡的一方绿色的水土,离了它,你自然能活。但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半生下来,女人就变得言语空虚眼神恍惚心地狭窄见识短浅了。”、“淑女必书女”,此话不假,婆婆虽然年事已高,但她却保持着淑女那份善良美好的品德。
我婆婆间或看一两眼书,那言语空虚神情恍惚心地狭窄见识短浅却一样也不与她沾边,所以我倾听到了我婆婆的心灵,因为婆婆有充分的表达能力让我倾听得到来自她的心声,婆婆的倾诉化解淤积她心中的烦愁,我的倾听打开了婆媳之间也是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之间的心灵大门,你可以跑到我心里,我也可以随便走进你心里看看你,彼此关心、爱护。
婆婆与我无话不谈,远至她年少的梦想,青年时的情感,近至她生活中的油盐酱醋、家长里短。婆婆把她积攒了一辈子的知心话儿全部竹筒倒豆倒给了我的心,让我受宠若惊,她的倾诉注入了对我多么大的信任,我的倾听双凝聚了对她多么大的感激,于是我的这颗心灵在婆婆的心灵家园里扎下了根,只要一回到她的身边,她会无时无刻地疼爱着我,热天她怕热着我,把火全部烧到了她的房间,冬天她怕冻着我,半夜里起来给我烧炕。家中村西有座平塘,前些年淹死过一个未出嫁的姑娘,我刚结婚时,第一次去那里洗衣,我婆婆异常的紧张,非要自己去洗,不让我去,我坚持不用她去,洗时间长了没回家,老太太竟然出来两三趟,远远地望着我在没在,生怕我有个闪失,直到我端着洗衣盆进家她才把悬着的心放进肚里,她就是这样爱我就是这般善良,我怎么能不感动?
我的手一不小心切碎了,婆婆那紧张的神情立刻映入我的眼,她喘的气都是急促的,我就象一个无知的孩童在她的紧张忙碌中接受上药包扎。我怎么能不感动?
我若生了病,婆婆象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那心疼的眼神分明在说“要是我替你病了多好。”那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怎么能不感动?
我是婆婆的知音,婆婆是我的忘年交。我们是婆媳,是母女,是知已朋友。婆媳关系变成了母女关系,是因为真诚作了桥梁,母女关系变成了知已朋友,是心灵作了桥梁。我千万次地告诫自己,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爱他人就是爱自己,倾听他人的心声就是热爱自己的生活。我在倾听婆婆心灵中真切地感到:认真倾听,真诚与之握手,在她感到冷的时候温暖她,在她失意的时候鼓励她,在她难过的时候陪她难过,在她高兴的时候陪她高兴,那么你得到的回报就是同样的,她会在你的一切情绪中陪你哭陪你笑,给你温暖鼓励和帮助。
尽管我的母亲也是一个这样爱护我的母亲,但我们交流的太少了,不象我与婆婆这样走的近,因为我全身心地倾听过婆婆的心灵。
婆婆今年病过一场,大病初愈的她瘦了一大圈,形容憔悴,身子也好象矮了下去。每次回家,我挽着她曾经壮实如今已懈怠的胳膊,心都咯登一沉。有一日晚饭包饺子时,一下子想起吃饭就犯堵的婆婆,抓起电话打过去三遍竟无人接听,心又咯登一沉,于是再打,终于听到了老朋友那苍老的声音。
“妈,我想你了。”我已泣不成声。
“我好多了,吃了你们买的药已好多了,饭也能吃了,你别哭。。。。。我好着呢,你不是经常安慰我吗?你看你这。。。。。”婆婆在电话那头听着我的哭泣,语无伦次安慰我。
我说:“我在家包饺子,真想送个给你吃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激动的声音说:“华,我想吃你包的饺子,这太远了,等哪个星期天我去见你好吗?”我知道她一定在擦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