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3-12  ‖  查看1282次  ‖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

    武鹰

      开国上将萧克生前一直很欣赏东汉哲学家王充的两句话: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换成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好人好事,要写得恰当,不要再去涂粉;讲坏人,讲敌人,也不能讲过()。这是萧克的治史观,也是他做人的准则,鲜明地体现了他爱较真儿的性格。 

       1925年冬,18岁的萧克从本县甲种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私借七块大洋做盘缠离家出走,只身前往广州。1926年初,他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归并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后来许多人认为萧克是黄埔生,但他总是郑重其事地予以纠正:其实,我不是黄埔生! 

        文革中,有宣传说毛泽东与林彪在井冈山会师,萧克闻之默然。有人调查井冈山会师情况,萧克只言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只字不提林彪。家人提醒还有林彪,他答曰: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不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那时像林彪这一级干部多得很。早些年,曾经有个关于林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故事,称最后是朱德总司令端着机枪奋勇开火,才打退了敌人。直到萧克某次在某红色故地听讲解员绘声绘色讲此故事时,怒斥:完全是胡扯!林彪当年打仗是很勇敢的……再说,打仗时,就算是一个团长也不会端着机枪上火线,何况是我们的总司令。此故事才逐渐没人再讲了。这个故事的真伪很多人可能都明白,但因为这个故事当初是由某个地位很高的人说出,再经过笔杆子加工而成,所以大家都保持了沉默。最后,还是直言不讳的萧克把它说破了。 

        1987年,萧克曾回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当地领导请他参观纪念馆。他对每一件展品、每一个图表都看得甚细。解说员介绍:这是阻击敌人时朱老总用过的机关枪。萧克遂低头观枪,问:朱老总用过?负责人答:听说是的。萧克摇头:不要说朱老总,就是当时的团长,也不大可能抱起机枪和敌人打呀。最后,他站在一个图表下,看了五六分钟,说:你们把我当红六军团长的时间提前了一年,给不给补发工资哟?跟随者没有人敢笑。看完展览,他被请进休息室,当地领导说:请首长留下墨宝。他沉思良久,说:墨宝没有,送你们四个大字吧!随即挥毫写下:求实存真。 

        19917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炎黄春秋》创刊号正式出版。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萧克任执行会长。《炎黄春秋》主要记述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萧老便把求实存真四个字看得格外重要,语重心长地对编辑人员说: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人为地歪曲事实。真理只有一个,是不能以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来改变的。有些  同志喜欢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甚至制造材料,歪曲事实。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研究历史要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势。萧克离职后,受中央军委委托主持编纂八路军史料丛书。他在党史、军史研究中力倡实事求是,反对人云亦云。他不管来头,不看风头,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纠正一些讹传,在军界学界传为美谈。 

        1996319,一位记者在北京采访萧克。采访完毕,萧克亲自化笔研墨,书求是两大字赠给对方。字如其人,言为心声,求是二字正是萧克爱较真儿性格的真实写照。它像一座尊严的丰碑矗立在将军的心中,值得他用一生去呵护、去捍卫,哪怕为此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它犹如一把利剑,刺中了时下一些人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不惜昧着良心造假、说假话的弊端。将军已逝,品格永存,他这种爱较真儿的魅力风范值得人们铭记、敬仰。

    (刊于201338检察日报绿海副刊“纵横版”)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