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诗意随菊荡漾
郑华
阴历九月十九日子夜过后,秋雨噼噼啪啪开始敲窗。我半宿没有睡着,祈祷着雨过天晴、旭日东升,以不辜负老臣连日来苦心筹划的家庭菊展。天刚放亮,秋雨回归,待太阳升至三杆,不禁内心欢喜,真是一场懂人情的雨,再也不用替老臣犯愁了,意念中那种雨天观花赏菊的惆怅一扫而空。
老臣的小院里,简直是花的海洋。几盆兰草,恬淡地挨在菊花的身边,不卑不亢;那一小簇高大繁茂的翠竹笔直地依在家门口,像一位谦谦君子恭候远方的来客,犹如老臣的化身。那一株老梅此刻正谦逊地避在西墙根的一角,默默地分享着菊花带来的盛宴。三君子及院中杂七杂八的各色花木,此时节使出混身解数,也不得不把热闹的场面让给满院秋菊。
老臣的梅兰竹菊小院曾经举办了五届“家庭金秋菊展”,这第六届迎来的是几位来自威海、海阳、乳山的书画家、京剧票友和文学爱好者。晌午,梅兰竹菊小院顿时花笑人欢。满院子典雅高贵的菊花,植株有高有矮;花容有胖有瘦;有的花瓣害羞内敛,蜷曲着像掩面含笑的少女;有的花瓣儿张扬扎撒,伸展着像姑娘迎风飞舞的发丝。朵朵菊花,争奇斗艳,正开得热闹极致。老臣的好友,围着满院秋菊欢喜着、赞叹着,大伙儿争相与菊花留影,笑容与花容相融,来赏菊的,都是爱菊之人。
从梅兰竹菊小院进得屋内,农家人的小屋里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氛围。老臣的会客厅里满满当当的,地面上床、柜、桌、椅及沙发都是极普通的,不寻常的是这些普通的家具上面,尽摆着些文化味极浓的物件,床上全是一些老臣及众书画家的墨宝;硕大的桌上摆着老臣天天摆弄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等物件,老臣一天也离不开这张桌子,哪天都要在桌前苦练一番碑帖;老臣怎么那么爱养鱼,逼仄的会客厅里竟然养了两缸金鱼,鲜活,灵动,让人一看就生机无限。最让人惊羡的是老臣的四面墙壁,除了书法就是绘画,那是老臣几十年如一日用人品和勤奋换得的崇高友谊。
老臣一介布衣,座上客算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老臣的众多朋友能文能武,文武兼备之人也不乏其人。海阳翰墨京剧社的刘克文先生,不仅是京剧票友的领头人,还是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教授,他不仅在老臣的蜗居里携好友于学梓配合老臣倾情演唱了京剧《海港》选段助兴,而且还奉献了他的墨宝“菊品梅节,书艺戏韵”,表达了他对老臣人品才艺的极度崇敬和赞美;方圆集团迟俊先生的《遨游五州四海》大虾图,也祝福老臣的艺术有朝一日遨游四方;更有乡间隐士宋点君的“龙菊”“花神”两幅榜书,给菊仙老臣以点睛之笔。
尤其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座中客宋点君,号臣尊,别号晚春,又别号铁桥道人。此老叟71岁,体态瘦削,步伐轻捷,面无笑容,目光如炬,不屑一顾的神态之下,其实有一腔爱憎分明的情感,有一种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有一颗嫉恶如仇的心,还有一副能文能武的铁齿铜牙。他为老臣的金菊展即席吟唱了一段集诗词歌赋多体杂糅的颂词,那词颂得声声入耳,字字暖心。
老臣的“家庭金菊展”每年都能得到铁桥道人的贺颂。现摘录一段他在已丑年老臣家庭菊展上的诵诗以飨读者:“霜降已过是寒冬,黄菊依然笑金风。不是今年闺五月,地上早见雪和冰。世人都说菊花傲,遇到采访它欢笑。乐在其中真情理,电视机前显风骚。只有天道多酬勤,终于感动菊花神。喜悦笑展大厅内,赏花客人谢老臣。菊蕴千秋长随你,空有黄川东逝水。今朝贵客要光临,满院内外皆是喜。赤橙黄绿青蓝紫,秋菊各姿惹人喜。异艳摧使君客醉,且看明年绽丽菊。黄花妙姿齐争艳,青帝高兴到西天。笑见王母将功请,赐臣法号羡菊仙。只缘金菊遍地香,无数宾客莅后庄。观菊开颜心中乐,愿永伴君菊安康。可惜天地各一方,事业有别居异乡。若能终朝长相聚,琴戏书画多风光。金风未动蝉先觉,露来霜降花不落。无情冰雪谁可怜,惜花主人就是我。谁是花的保护神,曲水后庄有君臣。希望大家都爱花,保证年年走鸿运。梅兰竹菊君名扬,胜比桃园刘关张。寒来暑往共冷暖,身心一体绘篇章。弟兄四十年布衣,你爱我敬无高低。平步青云至今朝,试看民辈谁能比。”
铁桥道人的即席贺诗,一语道破了“君臣”二人的深情友谊。他与老臣堪称莫逆之交,是老臣至今结识的最要好的声唤“二哥”的人。此“君臣”两家的情与缘,直达到“老臣家里有客,点君必来陪客,点君家里有事,老臣必去探望”这么一种情形。38年前,君臣二人都是三十出头风华正茂之时,老臣在村里当教员,务农的铁桥道人宋点君投亲到后庄村搂草两天,这两天内铁桥道人闲暇时到小学校与老臣闲谈,这一交流不要紧,二人相互被对方的才华和人品所吸引。乐善好施的老臣之后用自家的小推车帮助铁桥道人将搂的草从诸往的后庄步行四十里送到育黎曲水村,之后铁桥道人又在后庄村买过木料,老臣再一次付出人力和脚力,帮着他把木料推回家。从此二人结下浓厚的友谊。
老臣也着实不简单,我在他的桌上看到一本山东省文化厅去年三月发给他的“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大红证书。老臣爱养花,爱好书法,也是京剧票友,看来没有点真本事,不可获得此殊荣。
最令人感动的是老臣对子女的孝道教育。他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了如指掌,每年过小年的第二天,他会挨个孩子打电话,问分没分年货,分了年货给没给公婆,给公婆的是大头还是小头,他要求孩子给公婆大头年货,如果哪个孩子说的话有水分他也能听得出来。女儿结婚了,他也会打电话问有没有欺负公婆,或者公婆有没有欺负孩子。如果有矛盾老臣就要出马调停,好在从没出现让老臣露一手的事,因为女儿都十分孝敬公婆。
老臣每年大年初一,都要举办家庭联欢会。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总结一年的经验教训,还要进行才艺比赛,更要评出尊老爱幼的模范家庭,评委请来的是村里的书记及大学生。得奖的奖品全部是老臣的书法条幅和数量不一的奖金。
老臣有才,他每年都要在家庭菊展赋诗一首,今年他的《沁园春·菊》写得颇有韵味:“金秋送爽,千象情盈,万里新象。放眼新山乡,春华秋实,城乡内外处处飘香。秋风透凉,山河尽染,谁敢从容对严霜?请细观,大地披素衣,换上新装。
宾客师友齐临,翰墨诗意随菊荡漾,春有秋翁老,尽看国色,安知秋酷,唯菊傲霜。红黄妖态各展千姿,超越人间四美郎,君须知,宾友赏羡菊,情深意长。”
好一个“翰墨诗意随菊荡漾”!老臣动情地朗读着他作的咏菊诗,那时节,就见满院的菊花都陶醉了,赏菊的人都看到,朵朵菊花笑容满面,群情激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