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刘建志:宣传银滩的“急先锋”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9-19  ‖  查看1052次  ‖  

      刘建志:宣传银滩的急先锋

     

     本报记者 高玉宾 通讯员 徐静

     

    在银滩旅游度假区,如果留心,你经常会看到一位面色黝黑的中年人,不是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行驶在银滩的宽阔马路上,就是与业主、游客亲切交谈,或者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银滩的美丽风光、外地游客游玩时的醉美瞬间。他叫刘建志,银滩人网站的创办者之一,网名好客银滩。

    热衷于宣传银滩的美丽风光。银滩背山面海,冬暖夏凉,集山、海、湖、河、滩、岛、礁、石、林、泉等十几种旅游资源为一体,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多年来,刘建志一直都在用手中的笔、相机,在银滩人网站上介绍银滩的美丽风光、淳朴民风和宜人气候。从2006年开始,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刘建志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银滩及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拍摄照片近10万张、视频500多个,不但在银滩人网站上发表,还在新浪、网易、百度、搜狐、优酷等20多个知名网站上发表,共计照片2000余幅、视频60多个。同时,还在各大网站上发布了大量的帖子,介绍银滩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物产、民俗风情,及近年来银滩新城区的发展变化、配套设施等,让世人进一步了解银滩,从而激发前来旅游的兴趣。近7年来,刘建志走遍了银滩的每寸土地,先后换了两辆摩托车,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穿破了十几双鞋,用坏两部相机、一部DV。问他累不累,他总是说,让银滩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能为乳山的旅游事业奉献微薄之力,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再苦再累心也甘。工夫不负有心人,刘建志对银滩的景区景点、住宅小区,每年的城建规划、项目设施,甚至常住业主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工作经历、饮食嗜好等,都耳熟能详,业主向他询问出行线路、游玩地点、购物场所等,他都详细地给予解答。哪个业主或游客有事相求,他总是乐呵呵地伸出援手,自己不能解决的,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相处的时间长了,业主和游客们称他是活地图娘家人贴心人

    保护旅游资源,做民俗文化的守望者。银滩及周边旅游资源很多,一些当地人熟视无睹,偶有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发生。这些旅游资源是我市发展旅游事业的无价之宝,面对破坏情况,我积极地呼吁有关部门加以保护。谈起旅游资源的保护,刘建志直言不讳,“据当地老人回忆,银滩沿海的3块纯汉白玉石质的巨石在上世纪60年代因人为破坏等原因而消失,多少当地人为此惋惜。现在,一些破坏严重的景点如果再不加以保护的话,将会给世人留下永久的痛与悔。他经常自费到徐家的四山,银滩的卧龙滩、卧虎滩,海阳所的小石口等地考察,对于一些破坏严重,即将消失的景点深入发掘,呼吁公众与政府相关部门加以保护。白沙滩镇宫家村北、多福山南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1个小山,因酷似老虎、鸟等的形状,民间素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说法。2011年春天,刘建志与业主任先生先后6次深入考察,最终确定了4座小山的具体位置,印证了民间的说法。令刘建志他们痛心的是,“朱雀山由于采石等原因破坏严重,他多次向银滩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反映,呼吁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护。银滩管委会对此非常重视,多次派出执法组,有效阻止了无证开采等破坏性行为的蔓延。在刘建志拍摄的相片中,不少是农村的老房子、老物件、古木、长寿老人等。在拍摄这些相片时,他特别注重与当地的老人聊天,从中获知当地民俗、历史故事、长寿经验等,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利用晚间的时间进行书面整理。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知晓内情的老人会陆续离世,再不对这些民俗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失了。

    刘建志喜欢写作,常在诗歌文章中讴歌银滩。银滩的每一处变化,每一个景点,每一个感人的瞬间,每一次日出日落,每一抹朝云晚霞,都会触动他的创作灵感。在他创作的1000多个短篇中,讴歌赞美银滩的字句随处可见。在诗歌《好客银滩》里,他写道:我的家乡在乳山,闻名遐迩属银滩。海水清澈无污染,白云千载天蓝蓝。听涛观浪品海鲜,海阔天高自得闲……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银滩的赞美之情。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