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母亲报喜不报忧
武鹰
那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儿子兴冲冲地递给我一样东西,我接过来一看是个“喜报”。原来儿子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不错,获得了“总成绩进步奖”。我当即拿起手机向母亲报喜:“娘,您孙子学习又进步了,刚才拿回来一个奖状。”
“好,好,俺迎澳(儿子的小名)真是越来越能了,你们要好好教育,平时多给他做点好吃的啊。”听着从千里之外的故乡传来的声音,我完全能够想象到母亲接电话时那满面笑容的神情。
其实,类似的场景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了,只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高兴的事,我都会第一时间向母亲报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还得从2007年说起。那一年,对自己的身体一直很自信的父亲突然被查出患了癌症,从动手术到离世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父亲的遽然离世给母亲以沉重打击,那段日子里母亲经常偷着哭,饭量也大减,原本正常的血压也一下子升高了。因为工作,我不能长时间陪着母亲,劝她跟我来乳山她又不愿意。虽然几个哥嫂告诉我家里有他们不用担心,可母亲的精神状态实在让我难以放心。于是,我隔三差五就打电话安慰母亲,可每次说不了几句母亲就哭,总是唠叨父亲的病怎么没早点发现、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母亲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她和父亲相扶相伴走了半个多世纪,辛辛苦苦把我们弟兄五个拉扯成人,本来该享几年清福了,没想到……我为母亲的痛苦而痛苦,怎样才能让她尽快走出痛苦的泥沼呢?我思来想去,决定试着用“喜事”来冲淡她的“忧愁”,因为弟兄五人只有我在外工作,母亲总是对我放心不下,我多告诉她一些好消息对她不也是一个安慰吗?于是便有了如下的情境:
我的文章发表了,我打电话向母亲报喜:“娘,我的文章又见报了,还有稿费呢!”
我订购的汽车到货后,我打电话向母亲报喜:“娘,我们买汽车了,以后回家看您就更方便了。”
妻子的职称评上了,我打电话向母亲报喜:“娘,您儿媳妇的工资又涨了。”
儿子的文章被老师推荐为范文,我打电话向母亲报喜:“娘,您孙子的作文写得好,老师都在班上读了。”
……
在我一个又一个的“报喜电话”声中,母亲的情绪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心情越来越开朗,忧郁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好长时间没有打开的电视机又出现了唱戏声;好久不敢出门见人的母亲开始挎个小篮去赶集买菜了;她的饭量也增加了,晚上也不用哥嫂陪了……一天,母亲主动打电话给我和妻子:“我现在总算想开了,人去不能复生,我再哭也没用,为了你们我也得好好活着!要是我身体再出点毛病,我受罪不说,你们都跟着不安生。我没事了,你俩放心上班吧。”今年春节回家,看到母亲比以前胖了,气色也很好,我为母亲能有这样的精神状态感到高兴。
其实,向母亲报喜并不是说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遇到过烦心的事,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我同样难以免俗,像儿子洗澡滑倒胳膊摔骨折了、妻子开车与别人的车发生刮擦了、我工作上的压力了等等,也曾让我着急上火,但我都不能告诉母亲,因为除了让母亲跟着担惊受怕外于事无补,何必呢?歌曲《常回家看看》说得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远在异地他乡,我每年一般只在春节时回家探望母亲,平时真帮不上母亲什么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经常打电话向母亲报喜报平安,希望她能多一份安慰、少一份担忧;保持好心情,吃得香睡得着。
借此机会,祝我的母亲、岳母和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