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舞春秋墨流香
宋修虹
眼前的两条墨龙,神采肖然,气势强盛;双目怒睁,扶摇直上,似乎在迸发着一种不可阻挡、奋发向上、一飞冲天的力量,这那里是字,简直就是一副画!栩栩如生、飘逸洒脱的字画。字是画,画是字,笔画浑厚,中锋力足,刚柔相济,墨势动健流畅,磅礴大气;弹性感、立体感极强。这么刚劲好看的毛笔字,让我这个不懂书法的圈外人,也颇感震撼。
这副“新春巨龙舞”的作者,是乳山市退休教师——58岁的宋哲英。他曾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威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承家学,受祖父熏陶,痴迷颜体书法,立志要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勤奋苦练数十年
胸中云梦凝毫末,眼底河山浸墨香。
几十年来,宋哲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夜思昼练、从不间断。为了把字写好,他静心潜修,戒骄持恒,常常在书案前,废寝忘食,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
每逢假日,他就成了一个耐得寂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静者。静极,心空,心空才能腾出地方,深刻研习体悟书法中的法味。为了深入领会颜体的运笔力度、结构和章法,他曾长期运用“双钩”法,反复临摹。用薄纸覆字,再用铅笔轻轻勾勒出字体的轮廓,不分昼夜,反复苦练。然后把字挂在墙壁上,反复比对找不足。
有一年,夏天格外热,身在家中,像在蒸笼。没有空调,担心风吹动纸张练不好字,他就风扇也不开,而在他练习书法的几个小时里,竟然练到浑身清爽,不再出汗,完全进入一种精聚神凝、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不但是在练习书法,更是在锻炼自己的性格——平和,宁静。
《菜根谭》里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好的书画家何以长寿,这句话或许可以能作为最佳的注解。
退而不休续新篇
再上讲台发余热,一颗红心乐奉献。
2007年,从教近三十年的宋哲英老师退休了,然而他退而不休,从一个讲台,又踏上了另一个讲台——乳山老年大学,担任书法老师。他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己的生命,翻开新的篇章;让众多的中老年人,有所乐,有所为,也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说起颜体书法,宋哲英老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他说在中国书法史上,唯一能与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相抗衡、相辉映的,独属书魂——颜真卿。颜真卿的书法,有巨大的向力,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部分。
书法课上,宋老师教得灵活、尽心,学员学得刻苦、认真。有的学员高兴地告诉他,自从喜欢上了书法,原来病痛也缓解了。他笑呵呵地说:“人,只要找到了乐趣,就会沉醉其中不知疲劳,身上的病痛,当然也就不翼而飞了。没有了病痛,心情舒畅,就延年益寿了。”
有一次,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作业。里面既有学员正规的临摹,每字下方,还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体, 虽然稚嫩,但字架很好。学员说这是她在练字的时候,9岁的儿子,也按捺不住热情,硬要在本子上试写几个。他一听,心里特别高兴。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环境影响子孙,书法熏陶后代。父母是子女的导师,家庭是孩子的高校。愿母子书法,共同进步!他的热情和耐心,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学员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墨海耕耘写春秋
“爱好书法落笔难,一字千练心始安。”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公,艺痴者技必良。”心追手摹、坚持不懈的墨海耕耘,让宋哲英的颜体楷书、草书,从用笔到结构以及章法,给人感觉浑厚而刚劲,质朴大气、独特典雅,既体现了一种中和淡远之美,又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在长期对颜体的琢磨与推敲中,他逐渐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天睡前将一天内学到的精妙笔法意味,于脑中再“一一放映呈现”,直到熟记于心,才得一夜安眠。
付出总有收获。他的勤奋和悟性,带来创作上的丰收。1991年创作出版了《中小学常用古诗规范楷书钢笔字帖》,2009年,作品入展《开国总理故乡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赛》获优秀奖,并被组委会永久收藏;作品“福”“寿”二字入选《中国大福大寿书法展精品集》,经评审均获金奖;2010年3月,参加上海《迎世博首届国际榜书大赛》,作品获优秀奖,并收编选入精品集……多次参加省、市书法大展并获得专家评委和参观者好评。
翰墨流香、笔走龙蛇的境界,如一杯千年佳酿,让他沉醉痴迷;退休后再次登上讲台,悉心奉献自己的书法才华,让他倍感心灵充实,生活美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相信这位执着的书法艺术朝拜者,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