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清照两比肩
郑华
寒风刮过春风临,莫问春风啥样, 待连翘堆金、杏花飘雪、榆叶梅骨朵嘴儿之际,千万朵玉兰花也“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了,此时已是季春。
小城中的亭台楼阁周围,不少地方都可找到玉兰树的踪影。玉兰花开时节,白的,黄的,粉紫的,热闹而养眼。季春时节是玉兰闹春的盛日,千百年来,玉兰芳心,日月可鉴。又到春暖花开,玉兰伴着众花仙闹醒了小城的春天。
据说玉兰树在中国有2500多年的栽植历史。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玉兰树,现在我们不仅在城市的亭台楼阁、乡野村边、农家小院等场所随处可看开各种颜色玉兰花的树,而且我们到过的古庙、寺院等处,也常常看到长寿茂盛的玉兰树。玉兰集高贵典雅、冰清玉洁、花团锦簇、妖娆万分、香味似兰、花瓣肥厚可食、其药用价值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爱。
周末,与家人在小城散步。入河滨公园琉璃顶大门,沿园中蜿蜒小径向南行,过曲径通幽路,到达一片开旷的园地。只见冬日光秃秃的十几棵白玉兰树,经春风春雨的吹拂滋润,棵棵生机盎然,千万朵白玉兰挂遍树冠。树枝上异常热闹,翩若惊鸿。远远一瞥,树上如站立一群白鸽,形态如异,有的似梳理羽毛,有的似引吭高歌,有的像展翅欲飞,有的如倦鸟归巢。等走近玉兰树,细观满树瓷白的花苞,不禁被玉兰的素洁高贵而折服,怒放的如莲开,含苞的似笔毫,朵朵洁雅、个个脱俗。我的语言此刻迫于苍白,只好用俊、美、漂亮来形容了。而内心的感受却远比语言高远。站在玉兰树下,仰视满树玉兰,只感觉一片清气近身,似眼前站着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淡香暗浮,品貌惊人,其品需仰视,貌须赞叹,才须击掌握腕,令人备增亲近欲念。这是哪位女子的化身呢?一时想不起可与玉兰比肩的女子,总感觉她熟悉而遥远。
见识真正的玉兰花,于我也是近十年的事情。上世纪在乡村生活,不曾见过。近十年来,城乡人民共同绿化美化家园,名贵的玉兰树开始在不少乡村点面开花。玉兰花语代表着报恩。正因此,我想,人们在亭台楼阁及寺院庙宇旁栽植玉兰,大概也与儒家、佛家都崇尚的感恩报恩有关吧。佛家认为对我们有过恩惠的应该念念不忘,要设法报答,主张上报四重恩,即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佛恩。儒家更是提倡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尤其是白玉兰花,素洁无瑕,更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志士及佛法高僧都极力歌颂、追求纯洁心灵的一种寄托。
令我感怀的还有,玉兰花与戏剧也有一份旷世情缘。白玉兰可敬可爱,不仅因为白玉兰被上海市命名为戏剧表演艺术奖项,而且此花花团锦簇,雍容华贵,常被选绣在戏服上。演小生和青衣的戏服上绣玉兰花儿的不少。小生和青衣,角色代表的是男女青年。穿绣玉兰花的戏服,大概表达的不仅是表现青年人的朝气和美好形象,而且也是寄寓青年人要永葆纯洁心灵的一种鞭策、鼓励和象征吧。这只是我的理解。青春就像春天的玉兰花,开得美丽而短暂。越是短暂而美好的东西就越值得留恋,看一看那些戏服上用丝线绣的玉兰花,真正的锦上添花,珠光宝气。无论年代多么久远,戏台上总有穿着绣玉兰花戏服的青年演员;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每年春天,总有一段玉兰朵朵秀锦春的时光。
有首歌叫《女人花》,歌名真棒,我常常认为天底下的女人都是不一样的花儿。每年看到玉兰花,心里总感觉有个高不可攀的女人站在眼前。玉兰的花外艳内秀、不媚不俗、文雅高贵、华彩极致,白的如瓷如雪,黄的如金,粉紫的如彩霞。我常问自己,玉兰花是哪种女人花呢?有臧克家撰写一幅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一只女儿花,形容的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后人认为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是了,就是李清照。这一位女才人,是我终生都须顶礼膜拜的女儿花。怪不得我每次站在玉兰树下,都自感渺小不堪,语言苍白。此刻终于醒悟,惟有易安居士堪与玉兰比肩。看世间,岁岁年年朵朵玉兰织锦春,亭台楼阁、寺院庙宇栽玉兰,佛法净土敬玉兰、文人墨客颂玉兰,丹青妙手绘玉兰、万千巧姐绣玉兰。自古以来,对于花,世人都把玉兰敬,从2500多年前,玉兰花从古开到今,华贵,繁多,带给世人的有治病疗伤的功效;对于女人,世人都敬李清照,从宋代到现代,初衷不改,清照的词,婉约、高产,健康、爱国,留给世人的是精神上的宝贵营养。此时我拿清照比玉兰,这一只女儿花,终于让我敬了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