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又见《乳医院报》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4-15  ‖  查看1006次  ‖  

    又见《乳医院报》

     

    辛明路

     

    我曾干过10多年的赤脚医生,村民患病需要外出诊治,我都陪同去医院,俗称送病号;家住城区以后,乡亲们前来看病,也多是找我陪同去医院,因挂哪个科的号、找哪位大夫,我都很熟悉。我对市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可以说,是见证了其30多年的发展历程。

    生活中有不少巧合的事,我在写乳山民俗事象,当写到《医俗》时,身体出了“故障”。那天上班,经过挖供热管道的路口时,心想那点沟渠,一跳就过去了;未曾想,心年轻、身已老,重重地摔到沟里去了。以前是送别人住院,这次因膝关节严重挫伤,自己住进了医院。

    头次住院、初次打吊瓶,心里难免有点紧张,但医护人员是有办法的,很快就让我紧缩的心放松下来。郭志强、常兴德、刘德玺等主任和其他医护人员都前来安慰我,告诉只是扭挫伤后的关节积水,别紧张,没有大问题。护士们的态度也是十分和善,输液前,不厌其烦地询问我的名字,再与医嘱单及药瓶上的字认真对照,防止药在病友之间“张冠李戴”;接着一边与我说话、一边在手背上做皮肤消毒,当注意力被有效分散后,针不知不觉地打上去了。

    避开尘世喧嚣、放下繁杂事务,静下心来,调整思绪、理顺心语,也是一种境界。看着药液在不停地滴,我回想起那缺医少药的年代。20世纪初期之前,乳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医院。境内有中医执业者,但人多医少,求医问药难。人们患病,请巫医、求神仙、海上方(偏方)、秘方等乱治一通,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一点很简单的病,其结果却把命给弄没了。那时的人,平均寿命很短。公元19459月,境内成立了乳山县地方医院,即现在的市人民医院。院址在夏村街里西头地主戴俊卿的房子里。1951年,全县普及新法接生。1953年在县医院设妇幼保健科,1956年析出成立乳山县妇幼保健站。之后,随着乡镇医院、防疫站、中医院、肺防中心、康宁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相继成立,医疗条件逐步得以改善。

    我所住的这座16层的病房大楼,是市医院于2006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外看雄壮美观,为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随着探病亲友的进出,我仔细看了看病房布置,洁净的墙壁、光亮地面,多功能高档骨科专用床、雪白的床单,真正实现了宾馆化的病房服务,这在从前是连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再想想那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变化可谓更大了。最可贵的是医护人员素质提升得很快,宋修强主任等人已是研究生导师。

    来换吊瓶的护士,见我傻愣着想事,以为是寂寞所致,就拿来一堆报纸给我看。我把其中的《乳医院报》拿出来,仔细阅读。我熟悉这份报纸,家中收藏着20052009年的合订本,闲暇时经常看。讲述医院风貌,这份报纸发挥了相当好的作用。利于医院内部信息灵活沟通,较好地向社会展示了医院文化,使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到医院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医患同心是句老话,意思是医生和病人永远是一个心眼的。医生盼望病人早日健康,践行治病救人的宗旨,取得良好的技术威信;病人则把身家性命交给了医生,信任至极、盼望药到病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半月后痊愈出院。

    外地一些紧张的医患关系,闹得沸沸扬扬,让人痛心。人生在世,对待事物要懂得什么是主流意识,医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医疗条件改善了,这是医务领域的主流,人们受益于社会的进步,应感恩时代的发展。医疗机构自身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新兴的医疗理念、新用治疗方法,让群众明白,消除医患之间本不应该有的误会。

    宣传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一蹴而就的事,要多节点、多渠道地广泛努力。医院自办报纸,不失是个好方法。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