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在这里升华
———从获评“中国爱心城市”看乳山的母爱文化建设
于泳
前不久,在国家民政部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第二届“中国爱心城市”评选中,乳山市被评为“中国爱心城市”,这是山东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这份饱含着浓浓爱意的珍贵荣誉代表着新形势下滨海新城乳山的母爱形象和城市精神,也标志着乳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事业由此将掀开新的一页。
传承弘扬母爱文化是乳山“创城”的源动力
乳山名称的由来源于大乳山,乳山的存在远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历史上这里既属东夷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最后消融之地,又是儒释道三家融合汇聚之地,由于长期的民族大融合和各类文化的交融并蓄,使这里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可谓是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几千年来的文明活动中创造的大量文化遗产,积淀了乳山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出了她独特的文化魅力。乳山地域虽然文化类型多样,但就其地域文化特色和影响力而言,似乎没有那一种文化能比母爱文化更能符合乳山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精神。究其原因,在于乳山母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她的构成元素,有着其他文化类型所能相融而不能代替的特点。三圣母拯救众生的传说及所幻化而成的大乳山、小乳山、睡美人等慈母地标和乳山近现代崇高而壮烈的红色母爱事迹,一直是乳山母爱文化的重要标志。这三种母爱特点,我们按其不同表现形式和形象特征,将其归结为神话圣母、大地圣母和人间圣母。这种蕴涵着抽象与现实、交融着神圣与理想的构成元素,长久以来各自以其独特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乳山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地域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就是大爱无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力为乳山烙上了母爱的城市印记。
一种与时俱进的城市文化,是决定一个城市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前沿的重要保证。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这如同一个人没有信仰。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提高,走在新世纪的乳山,同样也面临着自身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文化定位的要求。在国内众多的山水文化当中,以一座山承载的母爱传说和现实中的母爱事迹,作为一个地域的文化象征,这种现象是极为少见的。由于历史前进的必然,她的产生与发展所内蕴的历久恒新的文化精神,已深深融入了乳山发展的每个不同的阶段,并始终在乳山的文化系统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为她特殊的文化定位和文化色彩,就决定了母爱文化能够成为乳山地域文化精神代表的可能。有了这个资源优势,乳山近几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发掘母爱文化资源,使母爱文化展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树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名片。如果说这个名片是属于乳山地域的,她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获评“中国爱心城市”,则使乳山城市名片突破了这种地域局限性,实现了质的飞跃,一跃而成为展示国家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文化象征。因此说,无论是从继承发展上的创新精神或是付诸于实践中的成效看,母爱文化勿容置疑是乳山创建“中国爱心城市”最丰富、最活跃的源动力。
乳山成功创建“中国爱心城市”,透射出乳山母爱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母爱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创城”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除了她本身所具有的博爱精神,另一个主因在于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全民的热情参与,这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第一位的。这说明,乳山市委、市政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急躁冒进,不好大喜功,而是以理性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依托优秀的地域文化,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本着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社会发展要求的原则,善于用创新的思维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从中积极挖掘一切优秀成果为社会发展服务。
科学创新母爱文化是乳山“创城”的指导方向
文化是为社会服务的,她的目的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一种文化能否推陈出新,发挥她应有的作用,首先要看她是否为社会发展服务,反之她只能作为一段尘封的历史和自然派生的文化现象而被束之高阁。当今文化的影响力已突破了传统的范畴,开始作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而言,只要因势利导、科学创新,赋予她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文化就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和提升城市文明的软实力。乳山母爱文化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产物,自然就有着一定的历史的局限,她在没有形成生产力之前,只是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并没有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服务,就必须以发展的思维创新其内涵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主导者要有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引导,创新其形式和内容使传统文化从文化传统中走出来,使文化应用于发展,发展促进于文化,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从而推动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繁荣。
作为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领跑者,乳山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要使母爱文化应用于实践,打破传统壁垒,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发展理念,建立新的理念体系作支撑,实现文化与经济结合,最终达到将文化产业发展成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原因在于只要理念正确了,路才不会走歪,行动就有保证,实践也就有了成效。早在2008年,乳山就确立了“文化强市”这一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向,并依托优秀地域文化,借鉴大乳山景区“母爱千年温情湾·福地养生大乳山”旅游品牌,提炼其母爱和福文化为“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名片,随后即开始着手将弘扬母爱精神与关爱母亲、敬老爱老、扶困济弱等民生活动结合起来,使乳山人民最大程度地共享了社会和谐发展成果,乳山的民生事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实际上,从那时起乳山就已经具备了作为“爱心城市”的特征和意义了。在这一点上,乳山市委、市政府的认识超前的,实践是理性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近几年随着母爱文化资源的不断挖掘和相关联文化产业的兴起,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文化强市”这个指导方向,通过建立理念体系和推动实践活动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幸福新乳山建设和爱心城市建设的步伐。尤其是科学地将传统的母爱文化内涵由热爱生命母亲上升至热爱祖国母亲、热爱地球母亲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爱五福”的文化概念,使母爱文化具有了崭新的时代精神。这个理念体系构架完整、先进性强,鲜明地突出了以热爱生命母亲、热爱祖国母亲、热爱地球母亲“三爱”的主题和以福寿康宁乐“五福”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并在这个框架内,将富民家园、生态家园、健康家园、平安家园、文化乐园“五园”建设工程作为实践“三爱五福”理念的支撑,为创建中国爱心城市积蓄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这其中三爱是主题,五福是特色,五园是内容,她的构成如众星拱辰托起了“母爱圣地·幸福乳山”这座城市名片。她的创新和实践使母爱文化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真正作为一种造福百姓的文化力量参与到社会发展当中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福祉。
理性实践母爱文化是乳山“创城”的务实之举
“三爱五福”这个理念体系的确立,使先进理论指导实践行动有了前提和基础,准确的说,她为乳山创建“中国爱心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学的指导思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母爱文化应用于实践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近年来为打造各自的旅游品牌和迎合现下休闲旅游的需要,各地都兴起了一阵“节会热”,各类名目繁多的文化节如雨后春笋。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看,大多是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只顾近利,不计长远,文化的台打得不牢,经济的戏唱得不精。与其他节会不同的是,乳山近几年举办的母爱文化节和一系列富于成效的关注民生活动,真正地将母爱的精神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了,她没有花哨的包装形式,没有哗众取宠的华丽外衣,而是始终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在扎扎实实的做强产业,做优文化。这种做法的直接作用是促使乳山在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上掀起了又一轮的发展新高潮,形成了由政府主导、节庆带动、全民参与和社会共享的这样一个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成效的系统性工程。
乳山坚持以创新思维和理性实践将母爱文化建设引入经济社会发展,对创建“中国爱心城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她最大的成就是推动了乳山社会的进步,提升了人的文明程度,在全社会营造起了奉献爱的氛围。一是注重母爱文化理念的创新,像历次文化节中举办的母爱文化研讨会、母爱高峰论坛、母爱文化讲座和母爱事迹报告会等学术研讨活动,从促进文化交流、总结实践经验到提升理论层次的层面上,为探索建立母爱文化价值体系奠定了的基础,为母爱文化从一种精神产品转变为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方向;二是将母爱文化建设引入民生事业,仅2010年乳山市委、市政府就安排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实施了31项社会救助活动。先后对15处镇级敬老院洗浴、厨房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彻底改善了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环境;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为300户城市低保家庭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在威海市率先启动了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有效改善了全市1218名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在社会最低保障标准上,2011年,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1650元和360元,较之往年有大幅增加;实施大病救助和特困学生救助活动,救助困难群众2598人、救助学生886名;大力实施爱心助孤“六个一”工程,切实维护了孤困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三是投身社会光彩事业,从2007年起至2011年,全市共累计接收社会各类捐款1.44多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4万多人次。2007年全市企业直接捐款及认捐慈善基金分别达到1527万元和2.605亿元。活动的蓬勃开展涌现出了一批爱心企业和模范个人,在今年的“中国爱心城市”评选中,乳山益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荣获“中国爱心企业”称号,长城住宅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学昭荣获“中国爱心城市典范人物” 称号,府苑社区荣获“中国爱心社区”称号。在母爱文化博爱精神的感召下,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得到迅猛发展,乳山先后组建了慈善义工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全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发展到7万余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服务队1万余人、医疗卫生志愿者服务队400余人、巾帼志愿者2万多人。
这些以“三爱五福”为主题开展的民生活动,从多方位彰显了乳山母爱文化的博爱精神,放大了乳山城市名片和文化创新的影响力。乳山母爱文化建设这几年做得风生水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优秀文化的魅力,其实践做法社会认可度广、呼声高、凝聚力强,产生的效果影响深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乳山的关注和好评。正是由于这些工作做得扎实,做得阳光,做得深入人心,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让群众满意的成效,提升了乳山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才使得乳山“创城”在省内众多县市中脱颖而出,顺利折桂,获得了“中国爱心城市”这一殊荣。“中国爱心城市”的成功创建,体现了乳山文化自觉的创新和实践精神,充分印证了文化是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集中地反映了新形势下乳山变革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深刻地揭示了只有坚持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并行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理念。因此,从文化进步的角度讲,这既是文化理念创新的胜利,又是对文化自觉精神的发扬。如今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乳山绵远流长的传统母爱文化已突破了历史的局限,开始朝着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她爱的精神将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寄托,履行她福荫当今、泽被后世的新的历史使命。
母爱因乳山而升华,乳山因母爱而添彩。让社会充满爱,实现乳山人民永远和谐幸福,是乳山母爱文化建设不变的主题。乳山荣膺“中国爱心城市”,昭示着乳山在由经济建设向文化与经济建设并行的发展模式上已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任重而道远,乘胜而奋进,以文化创新和务实作为致力于社会进步的乳山,也必将在引领全市人民建设和谐幸福新乳山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征程中不断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