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当今影视进家、电脑访外、手机问候,除了工作或应酬,人们面对面地交流少了。民间的故事篓子少了,聚在一起听故事现象没有了。代代口耳相传的当地故事,不抓紧时间整理,就会彻底失传。如果任其消失,我们愧对祖先,愧对后代。民族文化的传承,先是从故事开始的,小孩子离不开故事。孩子出生到能独立阅读的岁月里,如果没有故事,孩子的启蒙开智会大打折扣,孩子的民族文化烙印就会缺失。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创作出来的故事,就是在传递自己的价值观。爷爷奶奶的故事、爸爸妈妈的传说,带着民族的记忆,潜移默化地确立孩子的民族属性。
敌对势力要搞乱中国,首先要搞乱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的破坏活动早就渗透到了中国的故事领域。历史公认的好人,统统被他们说成是伪君子;历史公认的恶人,统统被他们说成是英雄。他们先把善恶颠倒,然后让人们荣辱倒置。我们的民族英雄,全被他们说成是坏人。从乱传统故事入手,乱我们的荣辱观、乱我们的世界观、乱我们的价值观、乱我们的人生观,最终乱掉我们的文化。没有英雄,就没有民族精神;没有国格的人,那来的人格。敌对势力在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地颠覆我们的文化理念。
现在的青少年主动听故事的少了,年轻的父母亲也是忙于网络的一代,民间故事的传承链条断掉了。为什么叫文化遗产,说明它的承载主体消失或者衰弱了,既然衰弱了,又不去马上抢救,那就意为着将彻底失去。民间老故事随着老人的去世消失了,新的民间故事又没有人去创作,更没有那种不断地口传、不断丰富完美、不断提炼修改的过程,民间文学接近灭绝。甚至现在有些人不明白哪是写实、哪是浪漫,对假借神话来喻理弄不清楚。立意的可取,是许多故事能够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真知化境,良言益人,要留住我们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留住我们传统的好故事。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乳山人,听到许多民间故事,有义务把这些故事全写下来。有些遗憾的是,提到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总有人说这和现实生活无关,如此无视前人的心路历程,其态度是不可取的。文学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然而,民间文学是个复杂的体系,也不能不分良莠统统收录。比如,一方大气灵秀的山水,其神话传说往往版本许多,笔者所做的,是按最符合地貌特征、最符合事理逻辑、最符合主流崇尚的三符合原则,从中整理出最佳版本。民间文学虽然不是记述历史实事的体裁,却是在事实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精神产品,是极其珍贵文学艺术。然而,本书不唯文学而文学,而是以这些文学故事为线索,串联境内的一些真实的人文掌故,旨在尽量多地介绍乳山的地域文化。本书所收录的,笔者既是讲述人又是记录人,写作时遇到记忆不准、情节模糊的情况,就下乡进行调查采访,并以动态叙事的方式,把接受采访的人直接写到文章中。需要说明的是,书中人物姓名之后本来是加的先生、女士以示敬称,但因书中人名较多,现予以统一省略,这是考虑句子简练等因素,并非笔者出心失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