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马石山
来源《乳山时讯》本报记者 高玉宾
马石山是胶东名山之一,位于乳山市西北部。这里峰岭巍峨,山势陡峭,森林茂密,怪石嶙峋,奇观颇多。仲春时节,笔者踏青马石山,与您共赏美丽景观。
关于马石山名字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远古时,马石山有一个草肥水美的牧场,天上的一匹神马经常偷偷到牧场吃草饮水。后来,玉皇大帝派一位天将要降服这匹神马,神马就地一滚,竟比大山还高,天将一看,也施展法力,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伸手抓住马鬃,把大山当成了上马垫脚石,飞身上马,腾空而去。从此,人们把这座大山叫做“上马石山”。后来,人们逐渐把“上”字去掉,直呼“马石山”了。
马石山旅游区位于乳山市西北隅。这里群峰巍峨,奇石嶙峋,林木葱郁,鸟类繁多,保留着原始山林特有的秀美风貌,是乳山景区之一。在马石山西麓崖子镇井乔家村西,乳山河源头一河湾水中,耸立两尊高三丈的巨石,其形似一对婷婷玉立的少女,仪态端庄,相互偎依在一起,人们称其“姊妹石”。传说这两尊巨石,是当年村中两位因婚姻不如意而投河自尽的少女的化身。姊妹石下河水清澈,潺潺而下,巨石倒影水中,更显少女青春靓丽的仪容,使前来浏览的旅客赞叹不已。
马石山主峰西南2.5公里处,一陡峭的石壁上,有一天然而成的石窟,石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又有前后两窟,两窟相通,可容纳近百人。远观石窟,酷似人工凿建的石楼。相传当年铁拐李等八位仙人在石窟内饮酒高歌。酒酣欢乐之极,韩湘子吹起了笛子。悠扬的笛音引来了五只漂亮的凤凰,栖栖落石窟中,久久不愿离去。吕洞宾见状,朗声说道:“今我等游乐于五凤楼中矣。”曹国舅遂提笔在石壁上题写“五凤楼”三字。后来,人们给石窟命名“五凤楼”。
在“五凤楼”的西北处,有一狭窄的深谷,谷深30余米,深谷两侧岩壁陡峭险峻,为游人提供了攀岩的绝好去处。岩壁经过风化形成许多小石洞,成为鸽子的栖息地,常年有大批野生鸽子在此繁衍生息,人们故称其为“鹁鸽崖”。峡谷岩壁上奇松、古槐丛生岩缝间,零星绿草丛生其下,峡谷顶端较为平坦,林木丛生,春意盎然,让人感受到原始山林的风貌之美。
马石山主峰西侧有一巨大的方形岩石,周围松林芳草环绕。巨石紫黑色,高约3米,顶端平坦好砥,可容十余人围坐。令人称奇的是,巨大的岩石上,中间部分有纵横交错的岩石纹理,形似棋盘,“格线”清晰。传说当年南北两极仙翁相约在此对弈时雕凿而成,实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如今,游人登临其上,或赏景,或对弈,又成为马石山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马石山以西绵延陡峭的山崖间,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石阶,远望这一石阶似一条通向山顶的石梯,人们称其为“通天梯”。传说谁能登上石梯顶端,就能得道成仙。但因梯阶陡峭异常,攀登者多望“梯”兴叹,畏而止步。传说这一石梯是鲁班第56代子孙鲁珩周游胶东时,闻说当地百姓为登山而愁,遂建石梯方便百姓。如今,乳山市民政局于2006年在马石山西麓的井乔家村,沿着山路修建一条长近3公里的硬化路,游人开车沿路可直上马石山主峰,一饱秀美景色。如果徒步而上,爬一路山,赏一路景,别有一番乐趣。
说到马石山,不能不提马石山烈士陵园。1942年11月24日,日本侵略军“大扫荡”,在此残杀抗日军民500多人,制造了震惊外的“马石山惨案”。在反扫荡斗争中,胶东抗日军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1970年10月,乳山县革命委员会为纪念在“马石山惨案”中牺牲的抗日军民,在此修建了马石山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建于1971年,1972年10月竣工,占地5.3公顷,分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墓和接待室与管理人员生活区4部分。1985年,许世友上将、林浩少将为纪念堂题了词。2000年,乳山市政府又树立“马石山反扫荡突围点纪念碑”。
如今的马石山,山上苍松碧草,奇石美景,煦暖春风里,尽显勃勃生机;山下绿树繁花,麦田青翠,欢乐祥和中,一派富裕景象。春在马石山,更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