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里口山
文/大地飞歌
从威海主城区向西南走10多里,就到了里口山。这里,翠山映水,碧水照山,山水美韵同入画卷。
里口山主峰老孤庙顶,海拔418.2米。东北有仙姑顶,西北有佛顶山,东南有邓家寨,西南有老里奋,正南有牛仙山。其中邓家寨是因明朝正德年间,邓心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山安营扎寨而得名的;牛仙山相传有位仙子在山上炼丹,一头牛闻到了香味,跑来吞食了丹汁,仙子就骑上这头牛升仙了。仙境胜地,美丽传说,引人无限遐想。
里口山区域,群峰竟雄,丛岭竞奇,异石竞巧;满山苍松劲柞,遍地俏花秀草;加上北方瓜果品种齐全,蔬菜名目繁多,农家乐旅游项目丰富;是威海市里人天然的果园、菜园、花园和民俗园,也是外地人了解威海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良好窗口。
概况就先介绍到这儿吧,我们还是顺着寒梅的脚步,走进里口山:
“沿路走来,河边的小桥旁有一尊石磨,河里的藤架上缀满了葫芦。一种温馨滑过了童年的记忆。一幢灰砖白灰砌成的房子,长长的围墙,高高的门楼,仿古的建筑透着古朴和典雅矗立在河边,掩映在葱绿间。林间说这是杨主任的里口山庄。不禁多看了几眼,心想,这屋子的主人一定是一位雅致有品味的人,连房子都修建得这般精制,里面一定也是无限乾坤。”
再随着左腿的目光,仔细看看:
“行至庄前,青砖围墙,木栅栏杆。小桥流水,台阶条石瘦且硬,泉水叮咚冰又凉。疏篱清浅竹影深,十万蟠桃醉绿荫。拾阶而上进农庄,数株杏树绿庭院。一丛水莲缀小塘。古朴石凳风摇影,清幽农院日生光。庄分三院,中为主院,东为菜地桃园,西为憩园。初秋时节,杏树空枝,青柿满枝,无花果似处子言欲止,朱唇微张,叶繁枝茂,秋风轻拂,青果隐现,身临其境,怡不思还。
观之西苑,尽览小院美景之精髓;野花果树,青草异花,悉闻小院之芳馨。奇石盆景,行于其间,惊喜不断,感慨万千。田园情趣,堪比渊明。沉思其间,遥想左氏纵横西北、华东十年,未觅清幽之所,沉浮半生尽见烦心之事。然时至今日,有顿开之念。轻踏草地,足底清凉,经纶事务,皆为云烟。静立其间,微风拂面。细观草木,皆有欣然。奇石珍木,景色三步异。高山流水,唯缺琴弦。于是时也,有抚琴操弦之感。处此景也,绝无不愉惆怅之情。”
我自用笔以来,论字数,公文半千万,私赋半百万,但还没有使用过人杰地灵一词,我把这词儿留给了里口山。在威海诸多名山中,里口山是最具当代文化意义的一座。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气息的传播,得力于杨琳主任等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用办画展、搞网络文学、联系传统平面发表等方法,发掘威海文化渊源,发现威海文化写手,宣喻威海文化魅力;用建山庄、办茶社、开展联谊活动等方式,向游人介绍威海传统饮食文化,让游人感受到威海文化的多元素;这样的多角度、全方位、一体化的致力于威海文化建设,里口山当居首功。